今日,中国民航局向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(简称“亿航通航”)与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(简称“合翼航空”)正式颁发全球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(OC)。这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正式迈入载人商业化时代,成为全球首个具备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完整商业运营资质的国家。 一、历史性突破:四证合一构建完整商业闭环 此次颁发的OC证是eVTOL商业化运营的“最后一块拼图”。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EH216-S载人航空器已先后获得型号合格证(TC)、生产许可证(PC)、标准适航证(AC)和运营合格证(OC),形成“研发-生产-运营”全链条合规资质。 技术验证里程碑:截至2025年3月,EH216-S已完成超64,000架次安全飞行,覆盖高温、暴雨、强风等极端环境测试,可靠性达民航最高安全标准。 全球领先地位:此次认证使中国超越美国(Joby Aviation)、德国(Volocopter)等竞争对手,率先实现载人eVTOL商业化运营零的突破。 二、应用场景落地:文旅观光与城市通勤先行 1. 合肥骆岗公园:低空旅游引爆消费新热点 合翼航空宣布,市民即日起可通过线上平台购票体验低空观光服务。骆岗公园运营点已规划三条航线: 城市天际线巡游:15分钟俯瞰巢湖与政务区地标,票价599元/人; 夜间灯光秀飞行:联动无人机编队表演,打造沉浸式光影体验; 定制化求婚专线:提供舱内鲜花布置、航拍记录等增值服务。 合肥市国资平台负责人透露,2025年下半年将开通“骆岗-滨湖”通勤航线,单程8分钟,票价暂定198元,预计日均载客量超500人次。 2. 广州城市交通网络:空中巴士重构出行方式 亿航通航计划在珠江新城、琶洲、南沙三大核心区布局低空交通枢纽: 商务快线:珠江新城至白云国际机场,25分钟直达,票价待定; 跨城接驳:广深珠城际航线进入试飞阶段,目标2030年实现30分钟湾区互联。 广州市交委透露,2025年将投入50架EH216-S,初步构建“15分钟低空交通圈”。 三、政策与基建:万亿市场的底层支撑 1. 国家级战略加速落地 顶层设计:202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将低空经济列为“新增长引擎”,2025年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首次纳入“低空消费”。 专项管理: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,45个城市启动低空基建专项规划,重点建设起降点、充电桩及5G低空通信网络。 2. 地方政策红利释放 合肥模式:2024年出台《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》,对取得首张OC证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,并补贴载人飞行架次; 广东布局:《广东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明确支持广深珠开通跨境低空航线,探索“大湾区空中走廊”。 四、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 1. 核心技术国产化突破 动力系统:EH216-S采用宁德时代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(350Wh/kg),续航提升至50公里,较2023年提升40%; 智能驾驶:搭载华为5G ATG通信模块,时延压缩至5毫秒,实现百万级终端协同避障。 2. 万亿产业链生态成型 上游:中复神鹰碳纤维产能占全球60%,华为提供低空智联网解决方案; 中游:大疆、亿航、顺丰分别主导消费级无人机、载人eVTOL、物流无人机市场; 下游:美团无人机配送覆盖深圳150平方公里,西域旅游推出“丝绸之路低空游”产品。 五、市场前景与挑战 1. 万亿蓝海蓄势待发 规模预测:东吴证券测算,2025年中国低空文旅市场规模将达60亿元,2035年整体产业规模突破3.5万亿元; 资本热潮:2025年1月低空经济中标金额达36.1亿元,较2024年12月增长137%,基建EPC占比超70%。 2. 商业化进程的“三重门” 成本瓶颈:EH216-S单机成本约320万美元,需量产5000架方可降至80万美元; 适航认证:沃飞长空、小鹏汇天等企业仍在等待OC证审批,行业标准尚未统一; 空域管理:上海虹桥机场虽启用无人机专用通道,但全国性低空交通规则仍需完善。 六、未来展望:2025规模化落地元年 随着首批OC证落地,中国低空经济进入“四化”新阶段: 场景多元化:从文旅观光向医疗救援、跨境物流、应急救灾延伸; 运营常态化:亿航计划2025年交付500架EH216-S,覆盖20个城市; 技术融合化:AI视觉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赋能飞行安全; 标准国际化:中国主导制定的《民用无人机系统安全要求》国际标准将于2025年底发布。 结语 从实验室到商业运营,中国用十年时间完成低空经济的“惊险一跃”。随着政策、技术、资本的三重共振,这片万亿蓝海正从科幻走进现实。当EH216-S划破天际线的瞬间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飞行器的升空,更是一个国家在战略新兴产业赛道上的领跑姿态。未来已来,唯变不变。 |